学术交流
学术交流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术研究 >> 学术交流 >> 正文

首届永利yl23411no1文学周系列活动“鲁迅的月夜话语”讲座顺利举行

2023-10-23  点击:[]

101815时,首届永利yl23411no1文学周系列活动之“鲁迅的月夜话语”学术讲座在yl23455永利会议室顺利举行。本次讲座邀请南京大学yl23455永利教授、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彬彬作为主讲嘉宾,由永利yl23411no1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心主任、鲁迅文学奖获得者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张学昕主持。校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我校相关专业师生共同聆听了精彩讲座。




讲座伊始,王彬彬教授首先以“对鲁迅形象的想象”为切入点,简要陈述了鲁迅在青少年时期的形象变迁,指出其在“横眉冷对千夫指”这一刚硬、倔强的形象之外,还有着温润、感伤的一面。王彬彬教授以鲁迅的日记作为主要文献资料,详细梳理了“月亮”这一重要意象在文中出现的频率及呈现的形式,总结出鲁迅与月亮、月夜之间的特殊精神联系。



王彬彬教授指出,鲁迅在日记中对天气和月相的记述极为详尽,从多次出现的“望月忘归”中可以看出鲁迅独特的情感倾向:他十分钟爱雨雪后分外明亮、难得的月光,以及并不符合传统文化中“圆满”之意的缺月、残月。鲁迅向他笔下的月光倾注了浓烈的感情,赋予月光以深刻的精神内涵。


接下来,王彬彬教授结合小说《狂人日记》和杂文《秋叶》,详细分析了“月亮”这一意象在“美好与希望”之外的深层次含义。他认为,《狂人日记》中出现的月亮代表着纯洁、正直、勇气等美好的特质,给予狂人无比强大的勇气和力量。《秋叶》中所写的月亮含有阴郁、消极的气质,这与鲁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并不冲突,从中体现出鲁迅的人生态度——对于一切“完美、希望”的存在都保持清醒和质疑,同时付出行动追求尽善尽美。鲁迅对月亮的特殊感情和书写方式,集中体现出他的亲身经历、审美意趣和人生志向。


讲座最后,张学昕教授进行了总结。他认为,王彬彬教授以鲁迅的日记、小说、杂文等作品进行文本细读,严谨地梳理、考据了大量文献资料,选择“月亮”意象作为连结,通过分析鲁迅与月亮之间的关系,发现了鲁迅在阳刚、坚硬气质之外感伤、柔软的一面,从文字的缝隙里发掘出鲁迅思想精神的逻辑,探寻鲁迅更加完整的内心世界。王彬彬教授以月光下的写作之夜为线索,挖掘出新的鲁迅形象,这将指引青年学子去寻找属于自己的“月夜”与“鲁迅”,以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继续着文学之路。



交流环节,王彬彬教授与师生围绕鲁迅研究、月亮意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,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。



本次讲座是首届永利yl23411no1文学周的系列活动之一,为全校师生提供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,使学生掌握了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,在交流与讨论中拓展学术视野。进一步推进了我校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创新和学术研究创新,为我校的人文学科建设贡献宝贵的力量。



上一条:首届永利yl23411no1文学周讲座——“凝望与低语—以小说与影视之关联为例” 下一条:首届永利yl23411no1文学周系列活动“文学,河流的秘密”对谈顺利举行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