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休教师
荣休教师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师资队伍 >> 荣休教师 >> 正文

张庆利

2024-03-04  点击:[]

自然情况

张庆利,1962年生,文学博士,二级教授。中国古代文学专业、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,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。

1979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,1989年获得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,2009年获得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,2006年从黑龙江绥化学院调入yl23455永利工作。1993年,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;1997年,获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;1998年,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;1999年,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;2013年,被评为大连市“三育人”标兵;2014年,被评为大连市劳动模范;2018年,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。

为本科生讲授过中国古代文学、《诗经》研究与鉴赏、《楚辞》研究与鉴赏、学术论文写作、国学元典导读等课程,为研究生开设过楚辞研究、辞赋文献研究、古籍整理概论、文学史研究导论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育等课程。1997年,《以科研带动教学,提高学生综合素质》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;2005年,《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目的分阶段实现的研究与实践》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;2018年,《开设< 国学元典导读>课程的研究与实践》获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。

科研主攻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,注重文学与文化的综合研究,现已形成辞赋研究、经学与文学研究、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史研究等研究重点,曾出版专著或主持编著10余种,参加编撰专业书籍 10 余部,发表论文60多篇。其中,《汉代的思维方式与汉大赋的特点》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论文奖(1991),《中国文学史话·先秦卷》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1999),《汉代的文化特征与汉大赋的形成》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5)。

主持课题

1.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“《易传》文学研究”(16FZW007);

2.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大连市图书馆藏明清小说的整理与研究”子课题(17ZDA261);

3.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古典学与中国早期文学的历史格局研究”子课题(20&ZD263);

4.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委会项目“楚辞考辨”(2009);

5.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“先秦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”(L07AZW002);

6.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“法治文化与《韩非子》文学研究”(L14AZW002);

7.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“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心理研究”(1996)、“《晏子春秋》应对艺术研究与鉴赏”(1998)、“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自然意象”(2000)、“中国古典文学鉴赏论”(2002)等;

8.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“屈原与楚辞研究系列”(1152G057);

9.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“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目的分阶段实现的研究与实践”(2003);

10.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“《国学元典导读》课程开设的研究与实践”(2014)。

主要著作

1.《先秦诗歌史论》(合著),吉林教育出版社,1995年;

2.《中国文学史话·先秦卷》(主编),吉林人民出版社,1998年;

3.《文学的研究与研究的历史》,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3年;

4.《正说汉朝二十四帝》(合著),中华书局,2005年;

5.《左传诵读本》《楚辞诵读本》,中华书局,2012年;

6.《读赋通识》,中国和平出版社,2014年;华龄出版社,2019年;

7.《中国古典文学鉴赏论》(合著),现代出版社,2014年;

8.《先秦文学的文化精神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8年;

9.《国学掌上诵读本》(20种,主编),永利yl23411no1出版社,2018年。

主要教材

1.《中国古代文学史》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》,第二副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0年第一版,2017年第三版;

2.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》,主编,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,2004年;

3.《中国文学史》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》,第三主编,吉林人民出版社,2004年;

4.《中国古代文学史》,主编,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年;

5.《大学语文读本》,主编,永利yl23411no1出版社,2016年。

主要论文

1.一九八三年国内屈原研究综述,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》1984年第19期;

2.《招魂》研究述评(上、下),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》1988年第1期;

3.关于近年屈原爱国主义问题的争鸣,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》1989年第5期;;

4.近年汉赋研究综述,《文史哲》1989年第6期,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》1990年第3期全文复印,《高校文科学报文摘》1990年第3期摘要介绍;

5.汉代的思维方式与汉大赋的特点,《东北师大学报》1990年第3期,《人民日报》(海外版)1990年8月28日摘要介绍,《高校文科学报文摘》1990年第6期摘要介绍;

6.汉代经学与汉大赋的流变,《中国文学研究》1991年第1期,费振刚主编《先秦两汉文学研究》有专评,北京出版社,2001年;

7.汉代的文化特征与汉大赋的形成,《求是学刊》1993年第5期,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》1994年第2期全文复印;

8.论楚辞生成的文化背景,《贵州文史丛刊》1993年第5期;

9.荆楚文化与《楚辞·九歌》《中州学刊》1996年第3期;

10.《三礼》文学研究述评,《北方论丛》2008年第5期;

11.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“太史公曰”发微,《天津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5期,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》 2010年第1期全文复印;

12.关于《易传》作者问题两则史料的辨正,《古籍整理与研究学刊》2010年第6期;

13.《易传》的辞章之美,《学术交流》2010年第6期;

14.《易传》的中和之美与文学精神,《东北师大学报》2011年第4期;

15.文学自觉与《诗经》的自觉意识,《文艺评论》2011年第4期;

16.《易传》的忧患意识与文学精神,大连理工大学《国学与文化自觉》,人民出版社,2012年;

17.韩非论法的话语方式,《光明日报》“文学遗产”版,2017年4月3日;

18.《韩非子》的法治精神与文章风格,《东北师大学报》2017年第5期;

19.《庄子》的“言”与“意”及其文学意义,《永利yl23411no1学报》2018年第1期;

20.春秋时代的修辞风尚与《易传》的修辞理论,杨树增等主编《儒学文学关系研究》,线装书局,2018年;

21.《左传》中的《诗》,《光明日报》“文学遗产”版,2019年2月3日;

22.杨无咎的咏梅词,《文史知识》2019年第6期;

23.“天人合一”观念与《易传》的“天道-人事”结构,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学术论文集》(第三辑)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,2020年;

24.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目的分阶段实现的研究与实践,《现代社科导刊》2004年第12期;

25.开设《国学元典导读》课程的实践与思考,《继续教育研究》2017年第3期。

联系方式

邮箱: zhangshtc@163.com


下一条:徐连祥

关闭